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优游国际手机客户端
优游国际手机客户端
产品中心

橙e播报 可以听的资讯(12月12日) 家电、电子、照明、医疗、医疗器械

发布时间: 2023-11-26 来源:优游国际手机客户端

  原标题:橙e播报 可以听的资讯(12月12日) 家电、电子、照明、医疗、医疗器械

  空调业集体涨价 智能服务成增长新动力:近日,美的、日立等空调厂商纷纷宣布涨价。无锡美的空调销售公司称,“计划于2016年12月11日对产品价格体系向上调整”。日立家用中央空调决定“公司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对系列新产品实施调价,平均上调10%以上”。

  海尔冰箱欧洲销量增幅超10%:来自的销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欧洲家电市场增长缓慢或与往年持平的情况下,海尔冰箱拥有超过10%的增长幅度,成为欧洲家电市场最大的增长亮点。

  10月家用空调出口持续上涨: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0月家用空调出口总量为175.3万台,同比增长12.16%,环比下降3.4%。10月空调出口金额约为3.9亿美元,同比增长0.3%,环比下降1.6%;平均单价224.6美元,同比下降10.6%,环比增长1.9%。

  受困铜、钢材、塑料、铝等原材料大范围、大幅度的涨价,一挺再挺的家电企业终于耐不住压力于近期宣布对整机产品不同程度提价。

  近期美的空调、志高空调、日立家用中央空调等三家向广大经销商、代理商等发布涨价公函。无锡美的空调销售公司称,“受原材料上涨压力,结合总部要求和市场之间的竞争需求,计划于2016年12月11日对产品价格体系向上调整。以保证渠道等经营利润”。志高空调发文称,“自12月份起空调价格持续上涨2%,1月份再上涨2%。渠道终端、连锁卖场、电子商务平台零售价格必须自12月起上调50-100元,1月份再上调100元。”日立家用中央空调决定“公司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对系列新产品实施调价,平均上调10%以上”。

  据进一步了解,除了空调企业,冰箱企业中,海尔、海信、美菱、奥马等企业早些时候也已悄然涨价。一些热水器企业近期也开始对整机提价5%-10%。而从压力上讲,主要洗衣机企业目前还未出现普遍涨价举措。

  在涨价方式上,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主流家电企业的提价基本体现在新品上。以此次空调企业为例,2016年高温天气利好因素让空调行业库存得以全面消化。大部分空调企业基本没库存负担。在原材料成本压力下,涨价产品基本体现在新品上。

  中怡康白电事业部总经理魏军分析,这轮涨价,企业是不得已涨。“原材料价格是大幅度的上涨,若企业不涨价,将直接影响经营利润,甚至会影响后续研发生产的投入。”

  2016年下半年以来,各大宗材料持续价格持续上涨,截止11月,主要原材料铜上涨40%,持续在4.9万/吨,钢材市场价格涨200%以上,塑料、铝材等价格涨幅30%以上。在加上企业人工成本持续不断的增加,物流费用因限超限载等因素上涨30%以上。原材料、人力成本、物流费用的“三箭齐发”,让家电企业没办法承受,最后导致不得不对整机产品提价。

  “我们判断原材料、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等后期并无下调的迹象”,志高空调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那么,是什么造成此轮大宗原材料的涨价?据悉,这是由于在国家层面的去库存、去杠杆、调整产业体系的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实体经济呈现复苏,这导致了原材料的涨价。

  格美淇营销总经理高灵军表示,这轮原材料涨价是供需矛盾的一种调整,是国家层面推行改革必须经历的阵痛,但从长远看是好事。以热水器企业为例,短期内,一些内部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是可以暂时消化成本压力的,但对一些小工厂小企业而言,此番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对其是一次性毁灭性打击。

  除了铜、钢铁、塑料以及铝材等白电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今年以来,彩电企业赖以为主的面板等原材料也持续大幅度涨价,尤其40吋、43吋、55吋、65吋等中大尺寸电视面板涨价凶猛。

  不久前乐视TV发布了整机产品涨价公告。据了解,其他传统彩电品牌也不约而同暗自涨价。至此,家电行业黑、白两路均为了应对原材料成本压力而对采取涨价措施。

  可以判断的是,涨价即将成为家电企业普遍性承压措施。这轮涨价,魏军认为,对整个家电行业而言是良性的,如果不涨价行业没有利润,整个行业被打穿,这是谁都不希望的。

  “中国家电行业的售价本来已经被打得血淋林,趴在地板上运行。当原材料成本低位运行这一条件不存在后,成本会迅速张开血盆大口,成为吞噬利润的怪兽。甚至目前的价格体系产生的利润都不足以支撑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魏军说,当成本上涨不断被加码后,大家谁也挺不下去,找不到不涨价的理由。

  魅蓝Note5创京东新品首发销量最高纪录:昨日,京东超级品牌日,魅蓝Note5首发,用户的热情超乎想象。魅族科技官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魅蓝Note5创下了京东史上新品首发日销量最高纪录,21秒销量破万台,魅族手机获得销量、销售额单日双料冠军。

  第三季度美国手机销量排名iPhone 7第一:市场研究机构KantarWorldpanel给出了第三季度美国最畅销的手机排名,iPhone 7以10.6%排名第一,iPhone在第三季度美国智能手机销售市场上所占份额上升至40.5%,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

  天翼手机大数据 存量份额华为居首:日前,发布了《天翼大数据报告》,这份《报告》全部来自于中国现实数据,涉及3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2亿多用户。《报告》显示,存量份额前十的手机品牌是、、、OPPO、酷派、vivo、、小米、、。值得一提的是,OPPO在80、90、00后最喜爱的品牌排名第一,华为在70、60、50后最喜爱的品牌中排名第一。

  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4.5亿部,涨幅仅有0.6%,几乎停滞,尤其是互联网手机面临被另外的品牌包围的窘境,入局企业纷纷出招求变。

  来自TrendForce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多个方面数据显示,OPPO、vivo、华为分列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的前三甲,三家市场总份额达49.9%,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而去年同期排名首位的小米,曾是网络手机的代名词,如今滑落至第四位,市场占有率仅为8.7%,同比下降幅度达42.3%。华为、OPPO、vivo等传统品牌的强势崛起,与小米、锤子、乐视这些互联网手机品牌集体失意形成鲜明对比。

  业内看来,市场整体萎靡加剧手机行业洗牌,未来会有更多企业考虑退出手机市场,互联网手机也将面临寡头化趋势。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目前不同的手机品牌已经不是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一开始没挣到钱的,根本无力扩展印度和亚非拉等新兴市场,再加上持续亏损,退出基本成必然。”

  布局汽车照明 松下将收购ZKW集团:据报道,日本松下已决定收购奥地利巨头ZKW集团,收购金额可能达到1000亿日元。松下和ZKW集团正在磋商收购协议的详细内容,有可能是在12月达成基本协议。ZKW的基本的产品是节能、照射较远和亮度高的汽车发光二极管()前灯。ZKW集团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预计为5%左右。

  奥巴马阻止中资收购LED设备厂爱思强:爱思强是德国一家著名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也是世界上仅有的能生产MOCVD设备的两家公司之一。MOCVD是外延芯片制造的关键核心设备。德国联邦经济部于今年9月8日批准福建宏芯基金收购该企业,但于10月24日突然“反悔”。德美披露,此举与美国情报部门的介入有关。美国情报部门称,爱思强的技术也可用于卫星、雷达等军工产业。财政部周五发表声明称,奥巴马同意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即应该阻止中国宏芯投资基金对德国这家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收购。美国总统奥巴马阻止中国企业收购德国爱思强,这也是逾25年来美国总统第三次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否决商业交易。

  佛山照明出售2927万股国轩高科获利8.5亿元:佛山照明8日晚间公告,11月15日至12月7日,公司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出售公司持有的国轩高科(002074)股票2927万股,占国轩高科总股本的3.34%,成交金额合计96427.21万元。截至本公告日,公司仍持有国轩高科股票43736,150股,占国轩高科总股本的4.99%。公司表示,经初步测算,公司出售国轩高科股票2,927万股,扣除成本及相关税费后,公司获得投资收益85003.53万元,预计将增加公司2016年度净利润72253万元

  涨涨涨!铜在吼、铝在叫、镍在笑、锡在跳、塑料在咆哮、纸价格万丈高、任何东西都在嗖嗖跳,这次轮到微利时代!涨声响起是被逼无奈?还是主动营销?是退避三舍?还是收复失地?是价格合理回调?还是致命考验?市场自有定论。

  先来看一下原材料涨价的基本情况,依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原材料涨势凶猛。在竞争非常激烈、价格厮杀凶猛的LED微利时代,原辅材料一旦涨价,雪上加霜,利润一压再压,哪家企业又能扛得住?于是,LED上中下游也开始做出响应。

  早在今年9月,受到原材料涨价影响,部分芯片封装企业就对自身产品做调价,当然从调价幅度来看,差不多在5%-10%之间。而这到了11月、12月,渐次席卷到下游照明领域,而且调价幅度更大,照明产品涨价幅度从5%到15%不等,以8%的涨幅居多;调价产品领域也由部分产品扩大所有产品。

  对于行业来说,围绕着这一整年四个轮次的涨价潮,究竟是刻意营销,还是被逼无奈。答案已经不言自明。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涨价对企业并没有好处,反而会丧失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国家近几年对产品环保的要求提升,很多企业要更换全新的生产设备,即使没有原材料的上涨,企业自身的成本投入也在增加。价格变革只是市场调控的表现,并非是营销手段。

  从2016年这四波涨价潮中,我们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大厂商涨价根本原因是各种原材料以及人力成本上涨。具体是应用于LED原材料的蓝宝石、铝基板、铜箔、金线和银支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加上人工成本持续增涨,LED产品价格上调显得“势在必行”。此前LED产品价格战厮杀凶猛,牺牲品质牺牲利润抢市场屡见不鲜,相信这次涨价潮,更多的企业更愿意将这种无奈之举看成是“价格合理回调”。

  被迫涨价的企业。毕竟短期内会面临一定的销售风险——上调价格会影响部分产品销量。但如果不涨价,企业的利润会受损,如果单纯为了销量而舍弃追求利润的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

  中小品牌企业。原材料涨价对中小品牌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来产业链和渠道话语权就弱,往往只能以低价获取市场,一旦不能保障低价,生存空间必将变得十分困难。而大品牌在议价权方面更有主动权,能够最终靠期货、大规模采购等方式大大降低成本。

  最终用户。原材料涨价,终端用户来买单。尤其是年底这一波涨价潮,主要是围绕领域,对于照明终端用户来说,购买成本增加。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涨价对整个LED行业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小工厂如果买不到便宜的材料,就不能生产价格低的产品。如果他们的产品定价和大品牌差不多,消费者肯定会首选大品牌,小工厂将没办法生存,无形中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表现,可以推动行业的优化和进步。而产业竞争环境对于每个同行企业造成压力都是一样的,但不是每个企业化解压力的能力都一样。

  家医药企业今年净利增速将超过200%:2016已确定进入了倒计模式,各家企业都在进行最后的冲刺。截止至12月6日,已有超过70家医药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16全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200%的上市药企有6家,而下滑幅度超过50%的也有5家。

  医保支付标准预计月底出台:预计医保支付标准正式稿将在今年12月底伴随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出台。医保支付标准不同于过往的按比例报销方式,其最大亮点在于医保支付标准与医院销售价之间有的价差,允许医院留存。如此一来,便使得医院有充足的动力压制药品价格。这一政策将对多数药品价格构成巨大影响。对那些疗效更优或者难以替代的创新药,降价压力不会太大,而存在较多可替代品的高价药品则会面临非常大的降价压力。

  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年诊疗人次达9.1亿:2015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2691.5万人。中医药产业已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15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786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近1/3,中药大健康的产业突破1万亿元。目前,我国国产中药民族药约有6万个药品批准文号,全国有2088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制药公司制作中成药。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能够准确的看出,近3年来中医药可谓大扶持、大放开。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文件多达50份,历史罕见、前所未有!

  通过对“白皮书”及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答记者问,笔者掌握的核心信息有4点,包括:

  一是定了一个高调,即要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要让中医药在医改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有了大目标,就有发展的方向。

  二是中医药在海外都慢慢的变成了潮流了,已经广受老外欢迎,甚至超过你的想象,中国自己人就不要再自曝自弃,而是要挺起腰杆发展中医药。

  三是第三批国医大师遴选即将开始,以师带徒方式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又向前推进;同时,《中医药法》正在审议,将考虑实情,使民间中医考核制度也将有变化,未来将得更多机会从医。

  四是中医毁于药,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际的现实,为了中医,一定要做好中药,哪个药企的中药质量好,未来就有大市场。

  自2013年3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学技术创新纲要(2013-2020年)》以来,至12月3日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我国首个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前日关于我国中医药发展首份白皮书《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我国中央部委和各省区市陆续发布的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扶持文件多达50份。

  其中国家部委级文件8份,我国大陆的31个省区市有26个共发布文件42份。

  国家部委发布的中医药相关扶持政策文件多为提纲挈领的规划性纲要文件,地方政府既有规划性文件,也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性文件。文件发布如此之密集,在国内鲜有某个行业的扶持政策文件可与之匹敌。

  据这些扶持文件的具体涉及的中医药行业产业链环节来看,既有上游的药材种植与保护环节的相关规划及政策,也有中游药材流通及贸易环节的政策与意见。

  其中,涉及中医药医疗服务的规划达20份,中医药服务在我们国家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涉及中药材保护相关扶持政策的多达18份,可见中药材的保护是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6个省区市中甘肃、重庆多达3份的扶持政策文件,湖南、四川、安徽等省区市也有2份。按照各省区市扶持政策文件的关键词来看,大多数仍是在规划层面,多达27份文件属于规划性质,实施方案及实施意见的文件有14份。

  与几年前相比,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有所放缓。从工信部每年发布的数据分析来看,我国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制药造业合计出售的收益从2013年的6324.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837.33亿元,年均增长率放缓至11.32%,与“十一五”乃至“十二五”前三年的20%以上的年均增长大幅放缓。

  更甚的是2016年1-6月二者合计出售的收益为3916.99亿元,更是同比放缓至9.20%,占我们国家医药工业的比例由2013年的29%以上下滑至2016年1-6月的28.73%。

  但中医药行业数据的下滑,与国家经济下滑、整个医药行业低迷有着极大的关联,作者觉得,产业增速的下滑,不能代表行业没有未来,恰恰是大企业兼并、收购中小企业的好时机,这也将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中国研发”打入英国医疗设施市场:中国出口的产品逐渐开始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研发”。这一次,是医疗设施领域的海外技术输出。12月6日由英国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议员所率领的一支医疗代表团访华出席2016年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亨特访华期间,中英两国在医疗领域达成了2.5亿英镑的交易。

  医疗器械暴利产业链:12月7日,美敦力被罚1.185亿元事件持续发酵。医疗器械背后的黑色产业链除逐渐浮出水面。据调查,以支架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价格高企,除生产企业与各经销商合谋促成价格垄断的原因外,支架等产品进入医院渠道必须给医院上缴“打理费”已成为行业潜规则,部分医院的打理费甚至占到患者购买使用支架产品价格的70%-80%。

  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超270亿:深圳是我们国家医疗器械行业的一个重要聚集地区,也被视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头羊”。截止2015年,深圳共有7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近2000家经营性企业,年产值超过270.1亿元,较2014年生产总值的239亿元增长了13%。而且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水平高,产品出口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居全国前列,占全国比重达到35%—70%。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在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等子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和链条化发展。

  目前政府和学界都在探索有效的医疗器械价格监督管理形式。本文通过对我们国家医疗器械价格及其管理机制的问题进行综述,探讨医疗器械价格管理的有效路径,为我国有关部门改进医疗器械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在生产环节中,国产及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厂价格(到岸价)形成机制无明显差异。

  在流通环节中,目前进口医疗器械的培训、运输、售后服务等费用主要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总经销商负担,而这些环节的相关联的费用已成为一些利益相关者牟取暴利的手段。

  在使用环节中,国产及进口医用检查治疗设备均以检查费的形式来体现其价格,植(置)入类器械及部分特别的材料均以单独收费的形式进行加价率(额)控制,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则主要以医疗服务项目打包收费的形式来体现其价格。

  在流通环节,医疗器械从出厂(或进口)到医疗机构销售给患者,平均加价2-3 倍,个别产品甚至多达十几倍。

  (1)医用耗材费用在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中的平均占比接近20%,且逐年增加;

  (2)由于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及营销模式不同,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规的高值医用耗材销售价格差异大;

  (3)医用耗材量价挂钩特征明显,部分耗材价格因医院供货量不同,供货价格存在10%-20%的差异。

  从法律和法规和监管主体的联动关系来看,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医疗器械的价格管理法律法规和药品相比,医疗器械价格管理部门的联动几乎处于空白的局面。

  2006年7 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加强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监测和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由于与之相关的各利益主体意见不完全一样,该办法至今还没出台。

  从价格管理的形式及手段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尚不在政府定价范畴内,价格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生产经营企业(供应商)能自行定价。

  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疗器械时,一部分医疗机构依据各自使用习惯自行向生产企业(或代理企业)采购,其他则根据卫生部《关于逐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集中采购。

  从医院使用情况去看,医疗器械价格管理主要实行医疗服务项目打包收费或加价率(额)控制两种方式。

  一是植(置)入类医疗器械和少数特别的材料,允许在医疗服务项目外单独向患者收费。

  二是低值卫生材料,作为医疗服务成本的一部分,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中打包收费,不单独计价。

  科学合理的医疗器械价格应当客观反映其生产服务成本的变化和市场供求的状况,不仅有利于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就医费用结构合理化,推动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医疗器械(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市场中存在市场失灵现象。

  保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特征就需要“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一方面,医疗器械高端商品市场供给价格缺乏弹性,需要政府去管制和引导。

  目前我们国家医疗服务上涨的费用中较大部分是高值产品费用,植(置)入类医疗器械出厂(到岸)环节基本处于价格监督管理的真空地带,价格不透明。

  目前我们国家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收费的器械主要为进口知名品牌,价格具有垄断性且层层加价,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费用负担;使用数量上,由于技术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定价偏低,而为规避医疗风险和增加医疗收入,医生倾向于使用高端产品替代普通产品,并存在过度使用高值、进口器械的现象。

  所以政府对各种类医疗器械做到合理定价和有效监管,有利于引导医疗行为,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目前,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低值医疗器械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市场主体的产销行为缺乏透明度,运作不规范。

  进口高值医疗器械不但有“销售的垄断性”,也存在“消费的被动性”。部分国产品牌商品市场定价远远低于同类的进口产品,但由于市场偏位,国产厂商的自主降价策略收效甚微。

  另外,现行价格形成机制使部分高值产品供应商能轻松的获得超高利润,使其有足够的空间来采取回扣等非法的手段促销。因此,现阶段通过价格政策引导国产企业研发创新,体现产品“质价相符”,规范企业销售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浙江省从医院使用的角度来确定收费目录,省集中采购招标办根据收费目录内的医疗器械进行招标,同时医保部门仅依据收费目录内的医疗器械进行医保支付。

  2012年,浙江省物价局与省集中招标采购办紧密配合,对收费目录内的二类产品做招标,给患者降低了六千多万元的医疗费用。

  上海市则充分的利用行业组织的“专业性、社会性”等特点,将收费目录内六类医疗器械价格的申报、审核权限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下放至上海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上海市医药商业协会,不仅有效提升了医疗器械价格管理的科学性,也提高了价格管理的工作效率。

  借鉴药品价格改革经验,采取逐步、分层次推进的方式对医疗器械价格的定价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坚持近期重点改革与远期制度建设目标相衔接的原则,分阶段实现医疗器械价格管理的目标。

  应健全医疗器械价格监测体系,加强监测医疗器械的生产、购买和销售环节中存在的不规范价格行为,建立权威、全面的国内外医疗器械价格数据发布平台,对临床需求较大、价格较高的医疗器械进行出厂(口岸)价格、购销价格的实时监测,促使医疗器械价格可以客观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生产服务成本的变动情况,以及其价格形成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同时引导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规范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

  另外,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了解医疗器械直接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为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及下一步横向和纵向医疗器械价格管理提供前期基础。

  由于市场机制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价格调节作用,促使形成充分竞争的医疗器械价格,所以应对医疗器械继续实行市场调节价,对植(置)入类、检验试剂等价格矛盾突出的医疗器械实施定价目录管理。

  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用途、特性赋予其标准化的名称,对医疗器械进行归类,具体目录的遴选和管理办法由价格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认定、调整和公布,同时对确定为单独收费的医疗器械产品价格进行严格管理。

  一是实行出厂(口岸)价格备案。采取定期数据报送的方式对价格监督管理目录内的医疗器械进行出厂(口岸)价格实行备案;二是实行流通环节加价率限制。

  对列入价格监督管理目录的医疗器械,选择几个价区(档次)以“差价率+定额”的形式设立从生产→销售→医疗机构的特殊的比例的最高流通差价率,并且政府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各环节进行专项调查,对超比率者实施相应的处罚;三是减少医疗器械的流通环节,规定流通环节仅二级或三级代理。

  按病种设立支付标准,能提高医生控制费用的积极性,逐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积极地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诊疗及耗材使用行为,降低医生和供应商在常规医疗服务项目上诱导需求高端、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动机和可能性。

  在建立医疗器械价格监测网络、探索构建医疗器械第三方交易买卖平台、确定单独收费类医疗器械目录、加强治理商业腐败等方面与卫生、药监、医保、财政、海关等部门共同形成合力,推进医疗器械价格监督管理工作。

  如在医疗器械采购方面,加强完善医疗器械采购机制,探索运用第三方交易买卖平台进行集中采购。

  全面考虑国家、患者、医院、企业各方面利益,合理确定医疗器械第三方交易价格,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方式来进行合理交易。

  由此可以规范医疗器械采购行为,缓解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切实降低医疗器械采购成本。

  更多行情,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微信菜单“橙e有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伟业铝材:决心立异探究铝型材开展新航线

下一篇:合肥第二类医疗器械运营存案的请求流程和处理所需的详细材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