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万邦德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4-04-29 来源:产品中心

  公司布局多元化发展的策略,聚焦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集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行业分类归属于“医药制造业”。

  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随人民健康消费升级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医疗保障覆盖面及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慢性病患病率的逐步扩大,推动医药需求持续增长。国家医药行业的监督管理也在不断的加强与优化,在行业突出高水平发展背景下,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改革、加强合规执法力度等医药政策调控下的供给侧改革使医药行业整体承压。在集采常态化、制度化的趋势下,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全面铺开对企业的多产品运营能力、保供能力、渠道下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药品降价压力及终端竞争格局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倒逼企业加大创新药的研发力度,从而促进医药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报告期内,受宏观经济下行、医保控费、医改政策调整以及行业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等综合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整体增速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总额7.69万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约25,205.7亿元,同比下降3.7%,实现利润总额3,473亿元,同比下降15.1%。

  2023年 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和《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医药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将作为重点指引带动行业整体提质增效。

  2023年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定不移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扩大药品采集覆盖面,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

  2023年3月开展的第八批国家集采共有39个品种中标,药品平均降幅达56%。2023年11月开展的第九批国家集采共有41中药品中标,药品平均降幅达58%,该次带量采购中选药品采购周期延长至4年有利于医院及生产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长期发展策略,合理安排生产周期。

  中标集采的药品销售价格一定程度的下降,有利于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节省医保基金,提高药品可及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为仿制药提供了上市后迅速抢占市场的机会。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基本形成了常态化、动态化的调整机制,加速了新药的准入速度,提高了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建立了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即“每年一调”的动态调整机制,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目录获得报销的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多,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2年内进入医保。2023年有57个品种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这一政策倾斜不仅加快了创新药的商业化进程,也体现了国家对临床存在巨大需求的创新药物的支持。同时,国家医保局建立了覆盖申报、评审、测算、谈判等全流程的创新药支持机制,为创新药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2023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及《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多项重要规则调整利好创新药谈判降幅收窄,对续约规则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和优化,药品价格降幅更趋温和,同时创新药纳入医保后或能实现快速放量,未来将进一步加快国产替代进程。重大疾病和特殊人群用药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显著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整体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2023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共有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谈判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与2022年基本相当。

  2023年 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再次明确2023年医保领域的改革目标。通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推进医药领域改革和创新发、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六个方面着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健全全民基本医保,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深化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支持药品研发创新,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行业重点,明确医药产业链短板和支持重点,引导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提升医药产业链配套水平和供应保障能力。重点关注严格监管、研发创新、注重质量等方面,发布多份药品清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持续推进优先审评审批工作。健全新药价格形成机制;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和质量监管,确保“供好药”“用好药”。

  医药反腐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自2023年7月以来多部门开展新一轮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虽然对部分药品的推广和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但有望引导生产企业将重点从营销转向研发,提升企业合规意识,优化期间费用结构,更有利于患者、医保资金使用和行业整体长远的发展。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配置,还通过加强监管、鼓励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等措施,为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国家在中医药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具体来说,国家实施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并印发了基层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和“中医阁”建设标准,有序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此外,《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及《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这些政策和规划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制定若干细则,包括《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品种目录》、《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等,进一步加强对中药研制的指导,将为中药新药研发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并形成以此为统领,13份相关配套规章、140余份规范性文件、500余项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为支撑的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法规体系。报告期内,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了《2023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旨在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的相关实施意见和落实“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的要求。继续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统一规范各级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要求,不断夯实医疗器械监管基础,持续推动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医疗器械管理法》列入立法规划项目,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医疗器械紧急使用管理规定(试行)》,为医疗器械紧急使用提供法律支撑。

  2023年 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优化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支撑能力,提高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有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了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了医疗器械经营行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有效。

  2023年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通知表示将适时启动人工关节集采全国统一接续。聚焦心内科、骨科重点产品,指导各省份至少各实施或参与联盟采购实施1次集中带量采购,提高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率。

  2023年 9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强医保准入管理,推动建立健全医用耗材医保准入制度。坚持“保基本”的功能定位,将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要适应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技术劳务与物耗分开”的原则,加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医用耗材支付管理联动,逐步将未被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构成的一次性医用耗材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管理范围。

  2024年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加强医药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耗材带量采购的最新标准与要求,对集采耗材产品的供应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于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荣获“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2023中药创新品牌企业”、“2022-2023年度中华民族医药优秀品牌企业”等多项荣誉。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2亿元,同比下降13.69%,归母净利润4920.89万元,同比下降47.23%。其中,医药制造板块实现营业务收入10.54亿元,同比下降23.71%,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53.15%;医疗器械板块实现营业务收入 4.95亿元,万元同比增长 21.45%,归母净利润-5781.61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亏损,减亏幅度达58%;南非业务板块2023年营收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2.65%。

  医药制造业务主要从事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化学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完善的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具有从中药提取、原料药合成到各类剂型制剂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产品涉及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和精神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

  医疗器械业务主要从事高端医疗器械研制、医疗设备服务和提供医院工程服务等,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骨科植入器械、医疗设备及医院工程服务、一次性无菌医用高分子耗材。

  骨科植入器械业务以人体骨科植入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产品包括胸腰椎融合器、颈椎融合器、脊柱内固定系统、独立式融合器、单髁膝关节等,已有6类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20类产品取得欧盟的CE认证。

  医疗设备进口、分销商和维保服务以南非为基地服务于南部非洲地区,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进口国际领先品牌的医疗设备,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负责安装、调试、培训用户以及对所售产品进行服务和维护保养。主要代理的产品包括医用CT机、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射线照相Bucky系统、射线照相检查系统、心脏病学和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设备、X光成像设备、核医疗设备、内窥治疗设备、呼吸机等高科技医疗设备,同时还提供诊所,医院,专科和医疗机构医院综合体的一体化交钥匙解决方案。

  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无菌医用高分子器械,有注册产品32个,其中19个三类医疗器械,9个二类医疗器械,主要产品包括无菌注射器(针)、自毁式注射器、针头自动回缩式安全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血)器、精密过滤输液器、TPE输液器、输液连接管、采血针、采血管等。

  公司拥有10条对标国际质量标准的自动化注射器生产线,适用多种规格注射器,产能达8亿支/年,拥有3条符合ISO8536-4国际标准的半自动输液器产线亿套/年,规模效应显著。公司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已通过美国FDA510(K)、欧盟CE认证,一次性使用无菌自毁式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无菌皮下注射针等通过美国FDA510(K)认证,未来公司将以自有品牌自营开展国际市场业务。

  公司将着力打造万邦德医疗器械的特色优势,扩大巿场占有率、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专注国内骨科及高分子医疗器械发展,逐渐成为国内细分市场的领先者;充分发挥南非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市场平台优势,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万邦德制药执行“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拥有独立的采购体系,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采购计划标准管理程序》等相关制度规范,加强对采购与付款管理的内部控制。万邦德制药根据GMP规范要求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遴选和管理制度。

  万邦德制药的生产计划采用“以销定产”的管理模式,并严格按GMP管理规范组织生产,并通过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严格控制产品成本,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万邦德制药建立了与产品特点相适应的销售模式,形成覆盖全国30多个省的营销网络。根据产品类别不同,万邦德制药采用不同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专业化学术推广模式、经销商模式和直销模式。

  万邦德制药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具有较强的新药创制能力。已经形成了以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相结合的研发模式。目前医药制造板块已拥有34项授权专利,其中33项为发明专利,并有多项新药研究项目处于临床研究的不同阶段,为提升万邦德制药核心竞争力、保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主要采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满足临床服务的及时性与多样化需求而制定计划的生产模式。公司市场部在年初根据上一年销售情况,同时结合前两年销售数量、新品推广计划,将生产计划下达给相关部门具体实施。

  公司主要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骨科医疗器械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代理的医疗设备全部直销并跟进后续维保服务;医用高分子制品以直销和经销结合销售。

  公司深耕在医疗大健康产业,已形成医药制造与医疗器械板块双头并进的格局。医药制造产业已在多种产品中采取“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模式,形成“以天然植物药为特色,以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用药为主导,呼吸系统和其他领域用药有选择性突破”的产品格局。医疗器械产业围绕“骨科器械+医疗设备及医院工程集成服务+高分子器械”,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发展,建立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基地,提高产品的性能,从而提升医疗器械产业产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万邦德制药产品涉及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剂型涵盖滴丸剂、片剂、颗粒剂、大容量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等14个剂型,系国内拥有药品剂型较多的制药企业之一,拥有161个产品、184个药品批准文号,形成以天然植物药为特色,以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用药为主,呼吸系统、精神系统、消化系统等领域用药齐头发展的产品格局。已有66个品规进入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9个品种规格进入2023年版国家基本医保目录,13个品规进入《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目录外常用药品清单采购目录》。

  银杏叶滴丸作为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用药,是公司心脑血管系统中的主导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剂型品种和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已被列入科技部火炬项目、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根据米内网最新数据(2023年上半年)显示,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终端银杏叶制剂在心血管用药内服市场占有率第一(21.52%),在零售药店终端市场占有率第二(13.93%),而银杏叶丸剂在银杏叶内服制剂市场中份额占比排名第三(7.21%),充分说明该制剂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受欢迎程度。同时公司生产银杏叶提取物原料药,凭借“原料药+制剂”的优势,进一步提升银杏叶系列的市场地位。

  石杉碱甲作为改善认知功能和记忆障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是公司神经系统用药主导产品。公司研发的石杉碱甲是国内外首创产品,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石杉碱甲治疗重症肌无力适应症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根据米内网最新数据(2023年上半年)显示,在抗痴呆用药中,石杉碱甲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终端市场份额9.8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5.91%)。公司作为石杉碱甲注射液唯一的生产厂家,拥有该品类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终端34.76%的份额,零售药店终端95.11%的份额。公司目前拥有石杉碱甲原料药、石杉碱甲注射液两款产品,石杉碱甲控释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日益增大,石杉碱甲在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对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需求也在增加,同时石杉碱甲控释片新剂型的研发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石杉碱甲产品的市场地位。

  盐酸溴己新产品是目前临床应用中化痰类药物的一线用药,公司拥有盐酸溴己新原料药、盐酸溴己新片和盐酸溴己新注射液三款产品,是公司呼吸系用药统的主导产品,万邦德制药是盐酸溴己新原料药及制剂的国家药品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根据米内网最新数据(2023年上半年)显示,公司盐酸溴己新片在溴己新口服剂型中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终端占有24.17%的份额,排名第二,零售药店终端50.56%的份额,排名第一,盐酸溴己新注射液为本年度新上市产品,尚未更新相关数据。公司凭借盐酸溴己新原料药与制剂的一体化集成优势,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

  间苯三酚作为治疗消化系统和胆道功能障碍引起的急性痉挛性疼痛的用药之一,是公司消化系统主导产品。根据米内网最新数据(2023年上半年)显示,间苯三酚注射剂型在“合成解痉药和抗胆碱药”用药中,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终端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22.88%),其中公司在间苯三酚注射制剂占有17.46%的市场份额。自 2022年公司间苯三酚注射液作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份额自上市销售以来逐年增高。

  医疗器械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子公司万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邦德医疗科技”)拥有一批高分子材料、医学、模具、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技术研发骨干,技术研发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万邦德医疗科技已掌握医疗器械行业多项核心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注射器是医用高分子板块的核心产品,2022年公司子公司康康医疗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以第一名中标三明采购联盟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以下简称“三明招标”),该次中选获得联盟区域50%以上的约定采购量,联盟区域覆盖2个省及17个地区,在原有销售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市场份额。得益于注射器中标三明招标带来的品牌影响力,2023年陆续中选江西三市、广东联盟招标,安徽蚌埠、六安市及河南周口跟标三明联盟成果等。迅速的提升了公司医用高分子的市场份额。

  特迈克非洲公司是医疗设备及医院工程集成服务业务的主要运营主体,是南非最大规模的本地医疗设备代理销售和维保服务商以及医院建设“交钥匙”项目承包商。特迈克非洲公司代理销售的产品线丰富,可覆盖到一家医院所需全部设备的90%以上,而且其所销售的产品80%以上系拥有在中部和南部非洲国家中的独家代理权。品牌影响力多年保持前列。

  面对复杂多变的医药市场环境,公司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实业发展为基础,以创新为发展驱动力。公司借助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优势,全力开展新品研发注册及一致性评价工作,其中间苯三酚注射液、盐酸溴己新片为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石杉碱甲注射液为公司原研品种。报告期内公司4个医药产品获得生产批件。医疗制造板块公司积极跟进国家和省级集中采购政策,多款低值医用耗材中标带量采购。随着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部分厂区在本年度正式投入使用,以及原料药生产基地、制剂生产基地的有序推进,产能有望进一步释放,从而驱动公司业绩增长。同时,公司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各经营板块齐心协力;强化成本费用控制,努力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通过持续优化工艺技术,不断提高研发团队水平,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并根据不同产品属性积极转变营销思路,加快营销模式创新,构建多元化营销体系,全渠道多品类齐绽放。

  目前,医药制造板块已初步形成“现代中药与化学药协同布局,特色原料药与制剂联动发展”的产业链形态和“以天然植物药为特色,以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用药为主导,呼吸系统和其他领域用药有选择性突破”的产品格局,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为医药制造板块持续盈利能力稳定提供业务基础。

  万邦德制药产品涉及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剂型涵盖滴丸剂、片剂、颗粒剂、大容量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等14个剂型,系国内拥有药品剂型较多的制药企业之一,拥有161个产品、184个药品批准文号,形成以天然植物药为特色,以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用药为主,呼吸系统、精神系统、消化系统等领域用药齐头发展的产品格局。已有66个品规进入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9个品种规格进入2023年版国家基本医保目录,13个品规进入《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目录外常用药品清单采购目录》。

  万邦德制药重点发展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领域用药银杏叶滴丸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已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市场成长性良好;神经系统领域用药石杉碱甲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国内外公认的改善认知功能和记忆障碍、治疗老年痴呆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间苯三酚注射液全国首家通过药品一致性评价;呼吸科系列领域用药盐酸溴己新及其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化痰类药物之一,万邦德制药曾参与盐酸溴己新及其制剂的国家药品标准起草,凭借着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集成优势,占据国内市场较高份额。

  万邦德制药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拥有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万邦德制药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中心被浙江省认定为“心脑血管药物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被台州市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报告期内,荣获“2022年度中国中药企业TOP100”、“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行业成长50强”、“2022-2023年度中国医药制造业百强”、心脑疾病用药(中成药)万邦信诺康银杏叶滴丸入榜“2023中国医药品牌榜[医药终端]”,专利“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入选“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预获奖项目”,荣获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网络方剂学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等荣誉。万邦德制药已建立起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技术开发平台,在天然植物药分离纯化技术、药物释放技术、化学原料药合成技术、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药物工艺优化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

  截至报告期末,医药制造板块拥有专利34个,其中发明专利33个,实用新型专利1个;公司主要产品之一石杉碱甲已分别获得美国专利、欧洲专利、日本专利各1个。

  万邦德制药已形成“现代中药与化学药协同布局,特色原料药与制剂联动发展”的产业链形态,实现主要制剂所需原料的自产化,这种产业链集成优势可以明显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能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万邦德制药毗邻浙江省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与国内位于其他地区的原料药企业相比,可获得到更多产业集群优势,区域内公用工程、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精细化工原辅料、制药设备等配套产业非常齐全。子公司贝斯康药业位于银杏叶之乡—江苏邳州,银杏叶资源丰富,能够稳定供应主要原材料银杏叶提取物。

  中非合作是国家战略,万邦德持续推进“引进来,走出去”中非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和浙江省民企走向非洲的明星企业,深受国家商务部、中非民间商会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医药企业与万邦德合作共同走向非洲的协同效应初显成效。2021年,公司南非健康产业案例入选《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并于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发布。

  医疗器械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万邦德医疗科技拥有一批高分子材料、医学、模具、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技术研发骨干,技术研发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万邦德医疗科技已掌握医疗器械行业多项核心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截至报告期末,医疗器械板块拥有专利135个,其中发明专利31个,实用新型专利61个,外观专利43个。

  万邦德医疗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国内、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设备服务及医疗器械市场,快捷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已形成稳定的客户基础和较好的市场声誉。子公司非洲特迈克,代理德国、日本、美国等国际医疗设备巨头40余个品牌医疗仪器设备的销售和维保业务。特迈克公司的医院交钥匙部门完成多家医院的全部设备设计和配置。借力于南非销售网络和维保团队的独特优势,万邦德医疗科技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并不断拓展其所拥有的国际市场份额。

  万邦德医疗科技立足于业务、产品和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提升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整合万邦德医疗科技与南非子公司在产品研发生产、原料采购、市场推广等方面协同效应,不断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致力于推动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制定了“一体两翼”的战略规划,以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为产业核心,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业务板块。未来,公司将持续专注于医药大健康产业,通过整合产业资源,提高产业链水平和推动产业升级,全面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从而为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创新药物的不断上市与应用,全球医药市场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但市场集中度提高和产业集群效应加快的趋势同时也加剧着全球的竞争。随着行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企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压力。医药行业对政策依赖较高,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谈判等政策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集采政策的全面铺开对相关制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的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新产品的获批和推广也需时刻关注政策变动。

  我国是世界公认潜力最大的药品市场之一,其药品消费具有很强的刚性需求和不可替代性。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以仿制药生产为主,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无论是企业规模、人均产值还是产品结构都与世界知名制药企业存在较大差距,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经营情况较差的企业将被淘汰,市场资源将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随着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国产替代的趋势,鼓励企业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2024年起,国家发改委鼓励发展的医疗器械名单显示,政府对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此外,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及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公告,进一步规范了市场,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化趋势明显。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提升,高端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保持快速扩张。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额连续两年下降,集采常态化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国内器械企业通过集采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了良性竞争。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多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竞争较为分散,但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和调整的阶段。一方面,国产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逐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依然显著。未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以实业发展作为公司的根本基石,以“实业+技术+资本”的模式,不断深耕和发展医药大健康产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深化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为主的产业布局,紧跟“一带一路”发展路线,将中国中医药文化和中国医药产品走向国际化。

  医药制造产业以提升市场占有率为目标,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潜力,逐步拓展国际市场领域。通过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不断提高研发质量,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逐步发展成为拥有集制剂+原料药、化学药+中成药、高附加值缓控释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全产业链生产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同时,将以心脑血管系统、精神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细分领域为重点,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致力于成为这些细分领域的重要市场参与者。

  医疗器械产业以打造国内一流的骨科植入式器械品牌为目标,积极打造自身特色优势,建立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基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产品的性能质,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依托南非特迈克公司平台,逐步搭建全球化销售网络,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此外,建立高分子器械自动智能化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产能,从而提升医疗器械产业产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实业发展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将积极扩展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相关产业链条,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地位和抗风险能力。此外,公司将着力推动基础制造设备的更新与升级,同时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一年里,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包括加强对医药健康产业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内部管理,实施精益生产,优化生产流程,降本增效,提升生产工艺,建立更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售后服务系统,实施研产销协同的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确保以高效生产、品质保障、优质服务、快捷流程服务市场,建立更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售后服务系统,提升客户满意度;此外,将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构建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坚信只有不断创新、持续改进,才能在医药大健康产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务实、共赢的理念,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策略下,公司将继续深化布局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业务板块,整合公司资源,丰富产品结构,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为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将在现有医药制造、医疗器械板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发体系,专业开展新产品的研发,整合公司及行业研发资源,加快战略性新产品的储备。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原有产品的技术升级,同时加快产品研发和注册申报进度,加速产品上市节奏。

  根据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梳理现有 22个中药产品并开展二次研发,丰富中药产品结构;加强与中药研发机构的战略合作,提升公司中药研发水平;加强与中医药企业的合作,开拓生产、市场销售,拓展公司中药业务规模。

  人才队伍建设是公司发展的基本动力。2024年,公司将继续在经营管理团队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营销队伍建设和研发队伍建设方面系统地组织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并持续完善人力资源发展体系和企业文化体系,形成良性的企业人员发展和工作氛围,持续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保持公司的竞争活力。

  2024年,公司将以现有产业为基础,继续探索新产品、新项目的投资可行性,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及地方政策的号召,借助资本市场平台,不断提升公司的产能及规模。同时,公司将继续全面展开各板块业务的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集中带量采购通过明确采购量、低价者中标的方式,旨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集中带量采购提供了降价的主要空间,节省了流通环节成本,但同时也可能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影响其持续供应的能力。同时集中带量采购还可能面临供应商风险,包括供应商的不稳定性、信誉问题、质量问题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增加。

  对策:公司将针对不同产品特性,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构建多元化营销体系,争取实现集中带量采购所带来的以价换量的机遇。同时,公司形成了“原料药+中药提取+制剂”一体化模式,并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力求保障公司的供应稳定性。

  医药制造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如公司不能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渠道网络建设,保持技术研发优势,将面临无法保持市场前列地位和持续竞争力的风险。医疗器械行业则将面临相关耗材价格下降、产品更新迭代较快等风险,可能会对公司拥有产品的未来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公司将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行业成长的周期性,确保各业务融合、互补,积极拓展和提升各版块业务的市场竞争能力。

  医药大健康行业具有高科技、高风险、高附加值的特点,技术研发对医药、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新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投资大、周期长、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如果未能研发成功或者新产品最终未能通过注册审批,将影响到企业前期投入的回收和效益的实现。

  对策:公司将强化顶层前瞻性战略布局,坚持内生性成长和外延式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相结合,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研发和并购的投入力度,加快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公司医药大健康发展战略,公司从 2017年起先后完成万邦德医疗科技、康慈医疗两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并购,其中万邦德医疗科技尚存在商誉情形,若后期相关标的业绩不及预期,可能产生商誉减值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深入并购后整合工作,通过融合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团队工作积极性,加强生产、技术、质量的管控,优化销售网络,加强质控管理,深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而优化公司整体运营能力,提高生产效益。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环保监管要求较高的行业,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国家制定了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并开展了相关环保督查工作。如未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从而进一步提高环保监管要求,将使公司支付更高的环保费用,可能对未来的利润水平产生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影响。

  对策: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环保工作,专设环保相关部门及专业应急队伍,并严格按照国家环保相关规定进行生产。公司将密切关注环保相关政策变化,及时做出积极应对与调整,降低相关风险的影响。

  国家能源局:将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已有2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63亿股,占流通A股42.58%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4.81元。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12-31)减少402户,幅度-1.29%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上一篇:建发致新应收账款飙升坏账过亿:现金流连年为负负债率远超同行

下一篇:国科恒泰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返回